最近有“羊晚招財貓”貓友問:銀行理財產品“弱”了,我還能關註啥“新東東”?銀行理財專家表示,投資者可關註以下兩類理財產品。
  一、票據理財
   近日,互聯網金融平臺票據寶與新浪微財富聯手推出年化收益率高達9.8%的票據理財產品,此前,新浪微財富平臺也推出了一款“金銀貓”票據系列產品,收益高達7%左右。除此之外,阿裡金融推出“招財寶”平臺時已上線票據理財。這些票據理財門檻很低,只需1元,投資標的為銀行承兌匯票,收益基本高於餘額寶等產品,固定年化收益率在7%-9%之間。
   據瞭解,票據理財實質上是一種個人對企業的借款模式(P2B),就是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以銀行承兌匯票作為質押擔保,在互聯網平臺上發佈產品,向投資者募資。到期後投資人就可“憑票”獲得出票銀行返款以獲得收益。由於銀行承兌匯票具有“剛性兌付”的特性,因此比其他理財產品的風險相對小。比如與P2P僅依靠個人信用狀況不同的是,票據理財的融資主體主要是中小微企業,且有擔保、抵押或者質押。從投資風險角度上分析,票據理財安全性更高。
   風險提示:銀行分析人士認為,票據理財存在克隆票、延遲支付等風險,最大的風險就是虛假票據。除此之外,由於票據理財平臺剛剛興起,對於平臺是否真的掌握了真實的票據以及票據是否真的被抵押在了平臺上,都不是特別公開透明。投資者不要只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隱藏風險。如果實在有興趣投資,一定要選擇正規、大牌一些的平臺。
  二、銀行外幣理財產品
  隨著人民幣貶值和外幣升值,以往一直被冷落的外幣理財產品開始有些升溫。
   據普益財富統計,上周7家銀行共發行32款外幣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其中,美元理財產品20款,平均預期收益率3.16%;澳元理財產品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5.07%;港幣理財產品4款,平均預期收益率2.16%;歐元理財產品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2.83%;英鎊理財產品2款,平均預期收益率3.10%。各幣種預期年化收益率比上周都有小幅提升。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和人民幣理財產品5%以上的年化預期收益率相比,多數外幣理財產品似乎不占優勢,但澳元理財一枝獨秀,已基本上趕上人民幣理財。
   有理財研究員表示,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可關註一下外幣理財,是因為對投資者更有利的背景是,如果人民幣繼續貶值,購買外幣理財產品不僅可以獲得約定的收益,還可以賺取匯率差價。譬如一位投資者在2個月前,以100萬元購買一款60天人民幣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5%,產品到期拿到的收益大約是8200元人民幣。但同期,如果購買的是一款美元理財產品,儘管產品約定收益率為4.1%,但由於美元相對人民幣升值,匯率收益也有2.5%左右,如折算為人民幣,合計能拿到的收益大約在11000元。這多出來的近3000元,就是投資外幣理財產品的超額收益,總收益率可達6.6%左右。
   風險提示:外幣理財產品高收益背後是匯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是否該購匯進行外幣理財,關鍵在於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評判。人民幣已告別單邊升值或貶值,判斷其匯率走勢一定要結合全球市場來看,進行此類投資不宜過多配置外幣產品,一旦匯率有變,收益可能為零甚至為負。所以選擇這類產品時儘量期限不要太長,且要測算一下外幣理財產品在賺取匯差和收益後,能否與同等風險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站在同一高度再做選擇。 編輯: 胡坤  (原標題:銀行理財產品“弱”了 還能關註什麼理財產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bpafz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